行业动态   Information
    无分类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2019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前景发展现状

2019-12-16 9:58:26      点击:

目前,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机械制造业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机械制造业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但是,从目前的表现来看,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距西方制造业强国仍有较大差距。首先,能源消耗总量不断增加。在能源强度明显下降的同时,2015年制造业能源消耗总量较2010年增加了2.45倍,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接近50%;其次,制造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增加,环境状况持续恶化。在钢铁、水泥、化肥等产品稳居世界第一的同时,大量资源被消耗,部分资源已经严重受制于国外;再次,整体技术水平依然落后,核心技术明显短缺;最后,在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一线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改善缓慢。


可以说,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阻碍频现,任重道远。早在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各方一直在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进行争论,而其中绝大多数概念都在同等重要性条件下强调自然、社会、经济三方面的协调和谐。对此,我国政府根据自身的发展现状,高瞻远瞩地将此概念应用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践中,提出要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妥善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初到改革开放,这是机械制造业形成比较独立完整体系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主要以委托代加工制造(OEM)的形式存在;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机械制造业中以运输机械(如汽车)和工程机械(如旋挖钻机)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的迅猛发展时期,表现为研发设计(ODM)为主;第三阶段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我国机械制造业在开放和竞争的环境中进入了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的新时期,高新技术产品比重明显上升,表现为自主品牌(OBM)的特征。


但是高新技术产品缺乏自身技术、制造业仍然走的是一条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道路,产业附加值低、创新能力不足。以山东省地质探矿机械厂为例,这是一家经历过以上三个发展阶段的老厂。该厂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路程。这家老厂属国有性质,在计划经济年代,生产任务和销售全靠国家调配,以OEM的形式生存,不愁没有市场;改革开发后,随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该厂的研发技术开始走向前台,即以ODM的形式研发设计生产,当时的主要研发产品有各种地质钻探用设备(如65、70、75、89)、钻杆、水井型钻机、打捞工具、旋挖钻机、工程钻机(如YGF冲击反循环15、25型工程钻机)等;现如今,在 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该厂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创立了自己的“泰山”品牌,并在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一)发展模式对机械制造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械制造业依靠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成本以及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优势得到了高速地发展和巨大的成就。建立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工业生产体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我国机械制造业是建立在“高投入、高耗能、高物耗、高污染、低效率、低回报”的发展模式上,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不可持续的。一方面,各种资源能源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能源资源的消耗和排放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恶化。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近年来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而导致大量结构性矛盾积累。


(二)要素的投入对机械制造业的影响。要素投入结构主要指助推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劳动、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等多种要素之间的比例结构,反映了制造业增长方式的差异。我国机械制造业要素投入结构主要表现在高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对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对制造业的推动作用,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对制造业贡献率较低。长期以来,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增长是靠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大量物质消耗投入推动,劳动者素质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带来了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使得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分工中沦为低端。山东省地质探矿机械厂尽管不是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发展,但自主创新的能力尚待大力加强。


(三)形势的发展对机械制造业的影响。2008年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和“新常态”下经济调整期的出现,使得全球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产业链的战争时代,同样也使得我国的机械制造业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同时也给我国的机械制造业带来了该怎样转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我国机械制造业受到经济形势发展的影响而呈现出的市场疲软现象,对我国机械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课题:调整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走转型升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严峻的经济形势给制造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实施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行业的活力和后劲,推动机械制造业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具特色、更富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机械制造业增强自身竞争能力的需要。同时机械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期,暴露了诸多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研发平台建设能力和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主要靠模仿和拿来主义,造成低质低效产品进入市场,导致设备保有量和低端产能出现过剩的局面。与此对应的是,跨国企业却在高端产品小容量市场掘取丰厚利润。在工程机械产能过剩市场形势的倒逼下,转型升级已是行业大势所趋。


因此,实施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实力,是机械行业自我革命的需要、是经济形势的需要、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